歷史文化底蘊,轉型餐廳打造口碑品牌
大稻埕早期原是米食文化重鎮,且因此得名。後來因為產業外移與轉型,大稻埕米業的輝煌,便成為人們過往的美好記憶。「稻舍食館」創辦人葉守倫,身為大橋頭在地米行的第五代,自小在迪化街出生長大,就業後於2013年以工業設計師的專業返鄉,隔年創立品牌「稻舍食館Rice & Shine」。最初設定為展覽、文創、飲食等複合式經營的空間,2017年轉型為純餐飲,成為一家台菜新吃的特色餐廳。
▲「稻舍食館」迪化店保留許多傳統文物,呈現出濃厚的懷舊氛圍。(照片提供:稻舍食館)
掌握客群樣貌,滿足不同用餐需求
轉型為純餐飲是非常大的挑戰,但葉守倫透過不斷地摸索、調整,釐清客群的樣貌,「稻舍食館」創始迪化店擁有許多前來大稻埕觀光的歐美、日韓等自由行遊客,以及旅行團的團客,為了貼近外國遊客的飲食習慣,並解決人少時點桌菜的困擾,同時也方便團客在用餐時間上的掌握,「稻舍食館」選用台式傳統客飯的概念,以特色主菜搭配小菜與湯品,打造出台式個人簡餐,滿足客群的飲食習慣及喜好,也以此確立品牌的餐飲型式,更逐漸打響「稻舍食館」的名號。
▲每日現碾現煮,「稻舍食館」讓食客品嚐現碾鮮米的風味。(照片提供:稻舍食館)
「現碾現煮」獨有特色,彰顯米行之家精神
除了鎖定客群外,「稻舍食館」也透過食材來彰顯其特色,餐廳食材多選自迪化街南北貨商家,除此之外,身為米行世家,同時餐廳原址亦是米行,葉守倫也積極思考如何透過「米飯」這個基石,來強化品牌特色。每日現碾的鮮米擁有馥郁的米香,日本即很盛行食用現碾米,台灣卻鮮少有這樣的機會。
葉守倫特別為此向纖米公司租碾米機,並由霧峰農會每日提供稻穀來碾製成白米,讓食客品嚐現碾鮮米的美味。「稻舍食館」目前的3家分店,迪化店選用霧峰台農71號香米、誠品信義店是池上一等米、微風松高店則為彰化大橋越光米,一店一米的概念更加突顯了每間分店同中求異的特色,並向推廣消費者對米食的認識與了解。
▲「稻舍食館」採用眾多迪化街南北貨食材,也與在地中藥行「德利泰」共同合作。(照片提供:稻舍食館)
異業品牌聯名,創造湯品新美學
除了米飯以外,「稻舍食館」的湯品也相當用心,特別與大稻埕積極轉型的知名中藥行「德利泰」共同合作,以精選藥材配方熬製成湯底,烹煮出香氣四溢的首烏藥膳雞湯,並巧妙加入當歸酒提味,以藥膳食補方式推廣中藥生活化。「稻舍食館」不斷透過每道手工製作的料理,帶領著食客體驗台式客飯的料理新美學。
▲每桌使用QR Code線上點餐,可減輕前檯人員的工作負擔。
餐飲缺工,成為經營一大挑戰
餐廳經營相當重要的一環即是人力的配置與安排,目前餐飲業普遍遇到缺工的困擾,「稻舍食館」同樣也深受影響。據葉守倫的觀察,之前在疫情期間,生活形態的改變影響了大眾對餐飲業的投入,因此今(2023)年在徵才上特別困難,尤其以外場人手最為不足,像是在暑假期間也找不到工讀生,可看出缺工問題日益嚴重。
餐飲業的人力不足,恐將成為產業常態,需不斷思考應變之道。目前「稻舍食館」的因應方式,除了先請同仁介紹親友來做短期的臨時支援,同時每桌使用QR Code線上點餐,減輕前檯人員的工作負擔;後廚則因採用蒸烤箱的覆熱方式,大大降低了後廚的人力需求與壓力。
展望未來,規模與制度同步成長
隨著品牌規模的擴大,目前「稻舍食館」已在規劃與食品工廠合作推出冷凍調理包,如紅燒肉等熱門菜色,之後將可提供門店外帶及電商平台銷售,也可呼應年節年菜的外帶及禮盒需求,倍數擴大商機。此外,在制度面也逐步提升,公司會適時諮詢外部顧問人員,同時優化人員管理及獎勵等制度,讓優秀的同仁可以安心與公司一起成長。
走過疫情期間的餐飲業低潮,在旅遊業復甦及懷舊風潮之下,大稻埕正重新再起。在老街觀光的發展上,葉守倫深覺各地的老街可透過在地商圈店家的互相合作,共享其利,以文化特色及在地風情,做出商圈的特色與差異性,將能吸引遊客的造訪。「稻舍食館」以台式客飯開創出台菜餐飲新選擇,並持續與不同品牌聯手合作,推動觀光與餐飲的共榮共好。
「稻舍食館」負責人葉守倫
身為大橋頭在地米行的第五代,葉守倫於2014年創立品牌「稻舍食館Rice & Shine」,以「現碾現煮」的新鮮米飯,結合迪化街南北貨商家食材,打造出匯聚在地精華的經典台菜。目前共有3家分店,持續以「台菜新吃」的特色,展現道地台灣味的飲食風情。
加入聯合利華飲食策劃LINE官方帳號
加入LINE好友,業界新知、創新食譜、吸客技巧、新品試用…等都能隨時隨地第一手獲得最新資訊, 綁定會員還享不定期專屬好康,讓我們一起攜手往更專業的廚涯前進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