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是否注意過,手上來自國外的零食、或茶飲料,背後都寫著原產地標示?即使在標榜台灣製造的食品,其食材的來源並不一定為台灣,伴隨國人食安意識的提高,逐漸重視生產履歷,冀求掌握其吃下肚的商品從何而來?因此讓進口包裝食品的原產地標示,更加受到關注。
而原產地認定原則,起源自「進口貨物原產地認定標準」,現行針對進口食品的認定標準,則以食藥署公布修訂的原產地標示Q&A為基準,其中食品的原產地認定標準及標示規範都有詳細規定,一旦標示不實、不清楚、讓人誤解,均可依法處以300萬元至400萬元的罰鍰。
原產地認證標準–實質轉型
那麼,原產地如何認定?關鍵在終端產品是否因「加工」、「包裝」而產生「實質轉型」!
甚麼是實質轉型呢?原則上可以看原物料型態是否產生改變作為判斷,譬如,從國外進口黃豆至台灣,「加工」淬鍊成為黃豆油,讓豆子從固體成為液體,即為實質轉型。
除了原物料型態改變外,終端產品組成成分性質不同,也可能被視為實質轉型,像是:坊間的五穀沖泡飲品,自國外進口堅果粉、燕麥粉等原料,透過「包裝」,在台灣加入香料、糖,混充包裝後成為單一商品,讓堅果粉、燕麥粉改變風味,雖然型態依然為粉狀,但終端產品與原料組成成分性質不同,就算是「實質轉型」的一種!
然而,針對產品是否產生實質轉型的最終認定,仍須以主管機關裁定為主,在台灣,一旦產品被認定「實質轉型」,原產地都必須標示為:「台灣」。
像是日常生活喝的茶類飲品,同樣都是自國外進口原料,但將其分裝成茶包和製作成茶飲這兩種商品,實質轉型的認定是不同的,下圖即以茶類商品作為說明:
包裝食品產地標示
若包裝食品,是由國外進口的原料在台灣單純混合、包裝,也沒有被主管機關裁定產生實質轉型,在標示產地有哪些需注意?
注意!產地標示上,內容物、原產地,依照混裝含量(重量)比例,由多至少排序標示。
除按比例排列外,標示的寫法有兩種,只要將內容物跟原產地均標示清楚即可,如下:
- 紅茶(斯里蘭卡)、玫瑰(美國)
- 內容物:紅茶、玫瑰;
- 原產地:斯里蘭卡、美國
除了包裝茶葉,連鎖茶飲店標示也要規範!
散裝食品產地標示
上述所提到的產品,都屬於有完整包裝的食品。那當採購散裝食品時,又該如何注意原產地標示呢?
散裝食品,是指陳列時並無包裝,或非密封包裝類的食品,像是採購散裝糖果、乾貨、蜜餞等,都屬散裝食品之一。
所以,散裝食品在陳列、販售地點,需依據「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」第25條與「散裝食品標示相關規定」,以及和包裝食品一樣的原產地認定方式,以卡片、標記(標籤)、標示牌、立牌、黏貼、懸掛等明顯易見的方式標示原產地。
最後,當您採購食材、原料時,不管是到生鮮賣場、還是跟供應商購買,都要清楚掌握您的每一項食材、原料的產地標示。近年來,政府也致力於提供食安平台,建立如:食品追溯追蹤系統、產銷履歷農產資訊等系統,都希望能幫助業者更清楚掌握食材的來源。
同時,清楚掌握原產地標示,也能成為行銷手法之一。以這幾年來看,許多餐廳業者,除主打食材新鮮外,更強調產地來源,像下午茶餐廳主打南非來的國寶茶、或火鍋業強調日本進口的和牛,都能使餐廳在監督食材來源時,同時為餐廳提升價值感,所以,身為業者的您,更該提供清楚的食品、食材來源標示,來贏得消費者的信任!
更多與標示相關法規請參考:
【延伸閱讀】三分鐘看懂火鍋湯底標示新規定
【延伸閱讀】做好連鎖現調飲品標示,掌握夏季商機!
----
【資料來源】
食品藥物管理署,「原產地標示Q&A」,2015年8月14日修訂公布。相關法規如有修正,仍依食品藥物管理署公告為主。